篮球比分直播

预制菜风波再起,消费者知情权该如何保障?

发布日期:2025-10-10 14:2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近日,一场篮球比分直播品牌餐饮是否使用预制菜的争议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高度关注。网络名人与知名餐饮企业就"预制菜冒充现做"问题各执一词,将预制菜透明化问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对此,宁波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醒,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争议焦点: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本次争议的核心在于,消费者支付了通常与“现场烹饪”“厨师手艺”相关联的较高餐费,但其品尝的菜肴是否源于中央厨房的工业化预加工制作?商家是否对此进行了清晰、明确、无歧义的告知?这直接触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知情权与选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餐饮服务提供者因此负有法定义务,应向消费者如实、全面地提供菜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从而保障消费者在知情的基础上自主做出选择。

为何“透明告知”至关重要?

1.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基础

对许多消费者而言,菜品是“现场烹制”还是“加热预制”,是其评估菜品价值、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现场烹制往往关联着“锅气”“新鲜度”“独特风味”等体验价值,而预制菜则可能关联着“标准化”“效率”和“便利性”。两种模式本无绝对优劣之分,满足的是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但关键在于,信息必须透明,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

2.关乎公平交易原则

不同的制作方式可能对应不同的成本结构。如果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将预制的菜品以现做菜品的价格和品质承诺进行销售,而未予明示,则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有违公平交易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3.满足对食品品质的合理期待

预制菜与现制菜在贮存、运输、复热等环节的要求存在差异。明确告知制作方式,也有助于消费者了解菜品特性,并对食品安全与新鲜度有合理的预期。同时,透明化也是倒逼餐饮企业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提升品质的重要动力。

餐饮行业“透明消费”存在哪些问题?

1.告知义务履行不足

许多餐饮门店在使用预制菜时,未在菜单、店堂醒目位置或通过服务员主动告知等方式向消费者进行明示。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消费。

2.概念认知存在鸿沟

目前,篮球比分直播“预制菜”的定义,行业标准、国家征求意见稿与普通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之间存在差异。例如,行业可能将“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加工菜肴”排除在狭义“预制菜”之外,但消费者通常将“非现场从头制作”的菜肴都宽泛地视为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不应成为商家规避告知义务的理由。商家应站在消费者理解的角度,用通俗语言进行说明。

3.宣传用语存在误导

部分菜单或广告中使用“新鲜现炒”、“厨师拿手菜”等词汇,容易给消费者营造全部现场制作的印象,若实际大量使用预制菜成分而未加以说明,则可能构成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4.线上线下标示不清

在外卖平台或线上点餐系统中,对于菜品是否为预制缺乏统一、明确的标识规范,消费者更难辨别其真实性。

给消费者的实用建议

1.主动询问,行使权利

在点餐时,如关心菜品的制作方式,可以主动向服务员询问菜品是现场制作还是预制的。这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2.细察菜单,了解信息

留意菜单上是否有篮球比分直播“预制”、“预加工”、“中央厨房配送”、“加热即食”等字样说明,并观察店内是否有相应公示。

3.理性看待,按需选择

应认识到预制菜并非意味着劣质。现代预制菜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口味标准化和提高出餐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消费者可根据用餐场景(如快速工作餐或享受烹饪艺术)及个人偏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关键在于“知情选择”。

4.保留凭证,依法维权

妥善保留消费凭证(发票、小票、电子支付记录等)。若认为商家未明确告知使用了预制菜,而自身是基于“现做”的认知支付了相应溢价,商家涉嫌误导或欺诈的,可依法维权。

对餐饮经营者的倡议

1.如实告知,诚信经营

尊重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使用预制菜(包括预加工半成品)的菜品,应在菜单、店堂醒目位置或点餐系统中以清晰无误导的方式明确标识,如使用“预制菜肴”、“预加工菜品”、“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等字样,或设立专门的预制菜菜单区。

2.明确标识,规范宣传

避免使用容易使消费者对菜品制作方式产生误解的宣传用语,确保广告宣传、菜单描述与菜品实际情况相符。

3.加强管理,提升服务

确保员工了解店内菜品的真实制作情况,并能准确回应消费者的相关询问。同时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沟通和投诉处理机制。

4.强化自律,严守底线

无论采用何种加工方式,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复热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菜品安全可靠。

透明是信任的基石。此次“预制菜”争议,是对餐饮行业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次深刻提醒。

宁波市消保委呼吁广大餐饮经营者将“透明消费”理念融入日常实践,主动告知、诚信待客。同时也提醒消费者积极行使权利,以关注和选择推动市场更加规范。

来源 | 宁波市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