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皮书看鄞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挥优势 补上短板
10月13日,记者从区人社局获悉,浙江省人社厅近日发布的《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白皮书(2024)》引发行业关注。这份涵盖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营收百强等榜单的权威报告,既展现了行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也揭示了区域竞争的深层格局。作为宁波人力资源服务核心区的鄞州,在这份报告中呈现出“优势突出但短板明显”的双面特征。
1.规模优势明显
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城市经济发展活力迸发,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
从数据维度观察,鄞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已形成显著规模效应。截至2024年底,全省1.18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造5127.8亿元营收,其中规上企业1305家贡献2695亿元。鄞州以633家机构数量占比5.36%,却实现483亿元营收占比9.42%,规上机构146家以11.18%的数量占比产出8.65%的营收。这种“数量占比不足一成,营收贡献超全省十分之一”的突出表现,凸显其头部机构的强劲实力。
在《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收百强》榜单中,宁波共有54家机构上榜,鄞州的17家,宁波杰博人力跻身前10强,杰艾人力、人力宝科技分列第12位和15位,这种“每6家百强企业就有1家来自鄞州”的密集布局,形成明显集群优势。
新兴业态布局方面,鄞州展现出前瞻性视野。“空间优聘”以网络招聘全省第2位的成绩,与位列第10位的前程无忧宁波分公司共同构成数字化招聘矩阵;“杰艾人力”自主研发的智慧招聘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日均3000人次的智能匹配,这种技术赋能使传统招聘业务效率提升40%。猎头领域更形成明显突破,全省22家猎头百强企业中鄞州占据6席,“杰艾人力”蝉联榜首,浙江艾瑞达人才科技有限公司位居第13位。这说明鄞州猎头企业具备一定竞争力优势,高端人才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鄞州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37006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服务,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182.5万人次。委托招聘岗位11096个,帮助宁波各类企业引进人才5287人,其中硕士以上1457人,有效推动了就业稳定及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2.转型补上短板
近年来,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互联网、大数据加速融合,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从传统服务到中高端业态,鄞州产业链虽已完备,然而在产业生态构建层面,鄞州暴露出明显短板。
《白皮书》中提到,全省已经有34家产业人才学院,鄞州1家也没有。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领域,全省755家机构中鄞州尚无头部企业,对比杭州同类型企业年营收超15亿元的现状,鄞州在该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省12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中鄞州仍为空白,而北仑区已形成数字外贸人才服务集群,年输送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超2000人。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细分市场表现更为突出。2024年全省人力资源培训服务营收4.8亿元,宁波12家上榜机构中鄞州仅占2家。这也说明鄞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培训等方面相对较弱,与鄞州乃至宁波的经济规模相比较,这些领域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与“人”直接相关的行业,其天然使命是让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区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鄞州人力资源服务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型阵痛。随着《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供需调查报告》揭示的3000万人才缺口逼近,鄞州亟需构建“精准匹配、高效服务、技术驱动”的新型服务体系。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将现有规模优势转化为创新势能,将成为决定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能级跃升的关键。
事实上,鄞州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宁波中智经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携手中智关爱通,以数字化平台结合本地化服务,共同赋能宁波企业与员工成长,为企业提供全场景员工福利解决方案与文化运营服务,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组织凝聚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截至2025年,平台已服务超27000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覆盖人群超200万。宁波杰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搭建的退役军人培训与就业以及军嫂互联网+平台,年输送技能人才超万人;“璇玑大数据”打造了大学生求职招聘平台——锦鲤招聘,注册用户已超3万,企业客户2000余家。企业还开发简历智能输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简历。
今年8月,万夏数字人力资源产业园在中河街道开园。这也是鄞州首个数字人力资源产业园。该产业园由“万夏科技”主导建设,园区构建以“人才培育—企业服务—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全链条生态闭环,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