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向“三化”转型,为传统制造垒长坡、积厚雪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句话,对于当前的制造业来说,尤其贴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叠加内外部因素,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数字化转型困境、成本压力加剧、绿色转型挑战?等多重形势变化,人口红利等要素驱动的规模扩张之路,已经难以为继。
进退维谷,如何突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驱动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站在新风口,我们既要坚持‘长坡厚雪’的理念,持续释放产业链优势;更要借势AI等新兴技术,重塑产业链新优势,使鄞州的雪球越滚越大、后劲越来越强。”鄞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追“新”攀“高”
工业家底,是鄞州经济的压舱石。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三次荣获浙江省制造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并升级为金鼎。
“铸鼎”之路,也是鄞州制造的升级之路。对于鄞州来说,如何让传统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激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瞄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示范区”这一目标,近年来,鄞州全力推进“224X”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构建以“一高两智三新”、若干新兴未来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梯队,以产业创新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鄞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企业数量达900余家,涵盖汽车动力总成、汽车底盘、车身及附件、电器仪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等全部五大类、60种。业界戏称,“鄞州产”的配件,分分钟能组装出一台整车。
当前汽车产业激烈的竞争形势,也倒逼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速迈向高端化。
专注于汽车操纵控制产品研发制造的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将年营收的4.5%以上投入研发,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达1.8亿元。目前,企业位于鄞州区潘火街道的研发大楼正马不停蹄建设中,建成后将用于开展年产100万套新能源车用空调压缩机项目。
同为鄞州汽配龙头的圣龙集团,也积极拓展新增长极。今年4月,宁波圣龙集团收购博格华纳新能源(襄阳)有限公司,将加强智能电网产品的研发力度,建设3个专业实验室,依托企业布局的全球化网络,推动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出海”。
在“想投入、敢投入”这一鄞企普遍共识驱动下,去年,鄞州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291家,数量居宁波全市第一,鄞州也在去年首次夺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除了产业创新持续发力,传统产业的新模式也层出不穷。
鄞州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打造“中基汽通全球”跨境电商平台,向内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带资源,向外开拓美国、德国等优质买家,提供集采、前置仓分仓、头程整柜、海外仓储、尾程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并通过销售数据分析,指导卖家调整生产计划,推动汽配出海全链路降本增效强韧性。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1.7万,覆盖汽配产品超3.5万件,年均销售额达7亿元。今年1月,平台入选首批国家级重点国际供应链平台名单,系全省唯一。
今年上半年,鄞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9.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7%,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目前,鄞州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个,数量居浙江省各县(市、区)第一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200家,数量均居宁波市第一位。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三张榜单,鄞州区8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较去年净增1家,上榜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而在“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鄞州的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威集团有限公司6家企业上榜。
向“智”跃升
从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历史上一次次工业革命,通过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而当今世界,正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解放的是人类的体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解放的就是人类的脑力。”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与前三个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呈现速度指数级增长、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系统性影响越来越深远等特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层次影响,鄞州制造早已“知此凉热”,并躬身入局。
通过实施“强二优三”战略、“智鄞未来”计划,鄞州强力推动制造业向“新”聚能、向“智”跃升,培育打造以新材料等为核心的“3+8+2”标志性产业链和“一高两智三新”先进制造集群,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八大新兴未来产业。
在以“实”著称的鄞州制造业,“数”已悄然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工具。
在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工厂,工厂每日的产量、设备状态、能耗等数据在智能驾驶舱中尽收眼底。这家专注合金材料研发生产的全球化制造企业,不仅将数字化动能注入生产环节,也借助数据、算法和算力,串联起从成分设计、工艺设计到应用研究的研发全过程。依靠“数据+算法+试验”的数字化研发模式,让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
在博格华纳摩斯数字工厂,生产线上的数千个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能耗、物料等数据,汇集在20多个数字看板上。通过大数据算法,系统能自动同步并优化生产节奏,让整个工厂如同一台精密仪器高效运转。以某款链条传动产品为例,其生产周期从18.7天缩短至15.7天,时间压缩3天,生产效率提升10.7%。
今年上半年,鄞州区本级工业投资增长11.7%,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技改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48.3%和10.4%。
随着“AI+”浪潮涌动,鄞州又乘风而起,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深化与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合作,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加快推动甬江软件园等重点平台建设。
鄞州先后引入无熵数智AI项目、浙江数字交易中心宁波总部以及达思机器人、青苗智能科技等30余家企业,预计年算力服务规模超10亿元。同时,推动奥克斯智能制造科技园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鼓励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培育智算生态并加大算力基建投入。
如今,鄞州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数字化改造逐步覆盖规上工业企业。
前不久,浙江省公布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首批名单,鄞州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试点顺利入选,成为全省五大试点之一,也是宁波唯一入选的区域。
逐“绿”而行
新型工业化,绿色是底色。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就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部署。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鄞州清醒地意识到,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绿色化转型是鄞州制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的低碳水平和含“绿”量,更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为此,鄞州全链条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工厂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通过绿色工厂、绿色化改造,打造低碳标杆。
2024年,鄞州区共完成67家三星级绿色工厂创建、新获评31家四星级绿色工厂、17家自愿型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和11家节水型企业的创建及验收。
在博格华纳,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光储充”三合一项目,源源不断为厂区提供绿色电力。该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产生绿电3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吨,节约电费50万元。
去年,博格华纳实现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逆势增长,并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023年获得工信部认定第八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把绿色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
该公司采用全新电镀工艺,用局部镀、点镀、单面镀等工艺代替原本双面镀、全部镀工艺,较原工艺白银消耗量下降60%至70%,年节约白银30吨;企业自主研发国内国际先进的“分质分流,膜法处理,在线回用技术”,采用先进的膜法处理技术,将大部分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到电镀生产线上,废水回用率达75%以上,年回用废水量达100万吨。
绿色转型,也成为不少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的“金钥匙”。
日前,一款由鄞州企业研发、拥有5项国家专利的薄膜微型逆变器亮相,不仅补强了薄膜光伏产业链,更为绿色建筑开辟了新路径。这家落户仅4年便闪耀国际市场的企业浙江天牧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鄞州聚焦低碳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缩影。
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来说,工业固废的处理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鄞州区现有小微企业6000余家,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呈现总量大、分布散、种类杂等特点。为此,鄞州探索形成了工业固废“一站式”收运新模式,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产废端、转运端和处置端全过程闭环管理,助力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固废处置成本。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动能在鄞州大地持续释放。目前,鄞州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4年度再度荣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和“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
全区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位列宁波中心城区前列,空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无废集团”“无废商圈”,“无废指数”蝉联宁波全市第一。
风起云涌处,正是弄潮时。抢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风口,鄞州正加速为传统制造垒长坡、积厚雪,锻造未来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