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分直播

一座城的创新基因

发布日期:2025-10-09 11: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经信局(转自鄞州日报)

在鄞州,创新是刻进城市基因的“鄞”实力,深植于产业的土壤,奔涌在生态的脉络,每一次发展攀高都从协同创新的雨露中萌芽。当技术突破遇上机制创新,当研发热土迎来产业升级,这座城不仅激发出企业“细胞”之活,更善构产业生态之局,让创新赋能“万物生长”,谱写传统优势与新兴动能共舞的新乐章。

创新细胞活力十足

在区域创新生态的宏大图景中,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创新“细胞”,正以其源源不断的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一只科幻感十足的精密“机器手”,指腹上的128个感应点位能精准捕捉力度变化,还能模拟人体 37℃左右的体温实现“温暖交互”……近日,在第四届“智鄞未来”人才科技周“智汇鄞州,创引未来”AI成果展现场,宁波圆芯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指腹传感器吸引不少驻足目光,生动诠释了企业微观创新的能量。

这款产品已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精准抓取精密零部件、在医疗康复领域辅助患者完成精细化训练。这不仅是柔性电子技术的结晶,更是鄞州AI产业创新活力的缩影。“圆芯电子”落户鄞州5年,已成为区域培育创新“细胞”的典型例证。

鄞州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雄鹰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养分”。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增至13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000家,两项数量均稳居全市首位。

随着创新“细胞”不断生长,对研发载体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鄞州积极构建“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研发体系,打通“产学研用”关键环节,推动研发机构提质增量。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14家,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作为滋养创新“细胞”的源头活水,驱动着鄞州实现区域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连续5年蝉联宁波市创新指数榜首,2023年度R&D经费占GDP比重达3.17%,较“十四五”初期提高0.89个百分点,科技人才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双双跻身全省第一梯队。

每一家科技型企业都是一个活力的创新单元,正是通过培育千千万万的创新“细胞”,鄞州推动着从单家企业的技术突破向整个产业体系的能级提升攀高。

赋能产业焕新攀高

创新“细胞”持续活跃,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不仅催生新兴产业破土成长,更为传统优势领域强筋健骨、赋能升级。

在培育新增长极方面,鄞州展现出前瞻视野与扎实步伐。今年,鄞州出台《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聚焦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海洋经济、智能机器人、高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等前沿方向,推动未来产业聚势成链。

4月,鄞州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成为全市唯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市场潜力广阔。在鄞州,除了咸祥航空飞行营地之外,还有篮球比分直播元的应用场景。

区消防救援大队、咸祥镇消防救援队无人机机巢部署点的现场验收工作已完成,今后,无人机将化身政务巡检的“空中特勤队”,实现在指令下沿预定航线自主巡航,并实时回传高清巡检画面,助力我区提升政务巡检、重点区域火灾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

如果说低空经济是展翅高飞的“新星”,那么人工智能则是渗透千行百业的赋能“引擎”。鄞州通过深入调研,厘清全区AI应用与算力需求,聚焦主体培育与智算产业布局。今年借助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融对接会,成功推动4个高端智造、文旅等领域的优质项目落地,为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智能新动能。

“人工智能+”的融合效应,在鄞州制造业土壤中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已达91%,位列全市第一。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中,人工智能已在设计、生产、质检等全流程落地20多个应用场景,推动鄞州成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选区域。

夯实制造业根基、抢占新赛道先机,随着创新动能持续释放、产业布局日益完善,鄞州努力构建的发展图景正呈现出“传统更优、新兴更强”的生动局面。

生态优渥倾力滋养

打通科研产业化“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鄞州以系统思维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不遗余力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机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作为激发创新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鄞州于2023年在全市率先推出技术创新挑战赛,以“揭榜挂帅”模式精准破解企业技术瓶颈。

赛事不仅架起了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对接桥梁,更在持续迭代中不断拓宽服务边界。通过现场路演、技术诊断等环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匹配,并逐步细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赛道支持方向,使创新资源真正流向产业一线。

这一赛事正成为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金钥匙”。康强电子携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攻关高导电性铜基材料;天工流体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提升柔性膜盒密封性能,带来千万元新增产值;奥克斯电气与上海交大技术团队共研的液冷式热管理产品已成功上市……数据显示,3届赛事累计为20多家鄞企匹配23个创新团队、解决23项技术难题,推动参赛企业新增产值近3亿元。

赛事成效不止于个案突破。今年6月,“技术创新挑战赛驱动协同攻关机制改革”入选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专项试点,从举办一场比赛到建立一项机制,鄞州构建起一套常态化的创新资源配置闭环。这正是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生动注脚。

如果说挑战赛是破解技术难题的“尖兵连”,那么全周期孵化体系则是培育创新力量的“主力军”。

作为全国首个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政策的城区,鄞州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已建成双创平台5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4个,孵化总面积超7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1500家,培育出超千万元产值企业120家、超亿元企业16家,融资总额突破1.1亿元,各项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形成了梯队分明、活力迸发的企业成长生态。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创新沃土?鄞州的探索同样走在前列。自2012年率先试点“风险池基金”贷款模式以来,鄞州已累计为1391家企业提供贷款近50亿元,在全市率先开展的科技保险试点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300亿元,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贷款难”的发展困境。

从技术攻关、企业孵化到金融支持,鄞州通过系统布局构建起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创新生态。最新数据显示,全区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已跻身全省前十,2024年技术交易额达105.5亿元。

这片创新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聚要素资源,让创新星火闪耀、生生不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