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水红心”强引领,“绿水生金”促共富 ——鄞州区水利局党建联建打造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新样板
近年来,鄞州区水利局党委坚持以“鄞水红心”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牵头、多部门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党建联建机制,成功走出了一条“水土共富—生态增值—利益反哺”的山区共富新路径,助力东钱湖城杨村实现从“水土流失”到“绿水生金”的魅力蜕变。
一、实施背景
亭溪生态共富小流域城杨段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镇城杨村,流域面积347.08公顷,属典型丘陵地貌。曾经,这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汛期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以来,城杨村引入专家团队实施“艺术赋能”综合提升工程,并组建村民“艺工队”推进村庄“微改造”,通过森林抚育、溪坑整治、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成为深化治理的关键课题。区水利局党委立足城杨村资源禀赋,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整合政府、企业、村集体等多方力量,推动生态治理从“单一工程”向“价值实现”转型,着力将城杨村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共富样板。
二、做法成效
一是组织共建筑牢生态屏障。鄞州区水利局党委牵头成立由东钱湖镇政府、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城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宁波城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组成的党建联建工作专班,建立联合勘察、技术会商、进度督查一体化推进机制。通过系统实施溪沟治理、溪坑清理、拦沙堰坝等工程,流域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升,防灾减灾效能持续增强,为后续生态价值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模式创新打通转化路径。在全市率先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出让”模式,由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共富服务队”,全程参与政策解读、资源评估和协议洽谈。2024年11月,推动鄞州区东钱湖镇城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宁波城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完成签约,顺利出让亭溪生态共富小流域城杨段2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增值部分)开发经营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至少1800万元用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至少100万用于流域后期养护,形成“治理—增值—反哺”的可持续闭环。
三是成果共享实现强村富民。通过“保底收益+经营分红”分配方式,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个以上。经过生态治理、艺术赋能改造后的城杨村,既保留了古村韵味,又增添了现代活力,年接待客流量预计突破25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营收超10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才能开篇破题。党建联建机制有效破解了水土保持治理碎片化难题,通过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责任共担,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资源整合、政策协调、项目推进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凝聚起跨部门、跨层级的治理合力,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创新突破才能激活全局。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民营资本”“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民众参与”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村民参与”的多元协作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持续动能。
(三)惠民共享才能聚力致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保底收益、就业增收、产业联动等方式,让群众在生态治理和价值转化中实实在在受益,共同绘就生态美、产业兴与百姓富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