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分直播

从生死竞速中,看鄞州这张生命 “急救网”

发布日期:2025-08-11 08:4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在鄞州,与时间赛跑的急救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院前的极速响应到院中精准救治,每一次成功救援的背后,都是鄞州区卫生健康(红十字)系统精心编织的全域急救网络在高效运转,为生命健康筑牢防线。

院前极速响应:

18分钟,从家门到医院的断指救援

7月26日晚,区急救中心接到紧急呼叫:6岁男孩小宝左小指被门夹伤。7分钟,明湖急救站点工作人员到达小区,迅速查看孩子的伤口,发现左小指末节远端1/2指体离断。立刻用无菌敷料精准压迫止血,并将断指按规范用无菌纱布包裹、放入密封袋再置于冰盒冷藏。不到两分钟,便抱着孩子快步登车。9分钟后,救护车稳稳停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急诊门口。由六院的手显微外科给小宝实施组织回植手术。目前,手术顺利完成,指尖已恢复血色。

这场救援,正是鄞州院前急救“精准高效”的缩影。依托“城区5公里、郊区10公里”的急救站点布局,2024年全区20个急救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14个站点24小时值守,37辆救护车随时待命,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8分26秒。“上车即入院”系统让信息提前流转,专业处置流程让每一秒都用在关键处,共同构筑起“从呼救到手术”的生命快线。

院中精准救治:

58分钟,抢救室里的生死拉锯

在钱湖医院的抢救室,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同样扣人心弦。一位遗传性心肌病患者小文在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从120急救车6分钟内抵达现场,到进入钱湖医院抢救室抢救,医护人员展开58分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31支肾上腺素、10次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道……即便病情危急,团队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抢回微弱心跳。随后,上级医院ECMO团队火速驰援,几天后转至省级医院顺利完成心脏移植。

这场跨越三级医院的接力,既展现了钱湖医院作为基层医院的“前哨战”实力——新急诊中心配备DSA、16排CT等设备,年均抢救800多例危重患者。更凸显了鄞州院中救治“分级接力、精准攻坚”的体系优势,让生命救治有了坚实依托。

构建体系支撑:

统筹编织,让急救网更密更牢

这两场救援的成功,背后是鄞州区系统性构建急救体系的持续发力。在硬件布局上,20个急救站点配齐5G终端、监护仪等装备,全区救护车配备5G“智慧急救”系统,二级以上医院均接入预告知平台,实现院前院内信息“零时差”传输。在队伍建设上,创新“医师轮岗+外包扩招”模式,358名医生、56名急救员持证上岗,区急救中心通过美国心脏协会(AHA)认证,年培训880名医护,让专业能力成为急救底气。在阵地打造上,全区基层医院2024年新增7家星级急诊室(科);鄞州人民医院急诊区域扩增至2400平方米助力国字号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等的建设和发展,以及2024年宁波市第六医院成功创建国家高级创伤中心,全年接诊创伤患者6万5千余人次,都为区域各类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机制协同上,打通“110”“120”“119”“122”联动通道,公安、交警联动保障绿波通行,形成“全域感知、全程可控、全链协同”的闭环体系。全民参与的急救氛围也日益浓厚。区红十字会开展“甬有救护”基层行、“送课进博爱家园”、“送课进假日学校”等系列急救培训活动;东胜街道启动“千人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覆盖21个社区,计划三年培训3600人次;2024年全区公共场所新增的552台AED和由救护员成功施救的5例案例,彰显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治理效能。

从意外断指的极速转运到心脏骤停的跨院救援,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证明:这张由鄞州区卫生健康(红十字)系统统筹编织的急救网,正以更密的覆盖、更快的响应、更优的协同,守护着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健康,让“生命至上”的承诺在鄞州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