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卫生健康系统8人荣获市级荣誉
日前,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盛大召开,2025年度“宁波市杰出人才”榜单揭晓,全市共有9位杰出代表获此殊荣。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欣入选,彰显了鄞州区医疗高端人才的实力。据悉,“宁波市杰出人才”于2010年设立,每2年评定一次,每次评定5至10名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引领性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仅有9批73名杰出人才获此殊荣。
此外,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近日联合发布 2025 年宁波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青年名中医认定结果。鄞州区卫生健康系统 7 位专家凭借过硬的临床能力与深厚的学术素养成功入选,展现了鄞州区卫健系统专家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的深厚底蕴和蓬勃活力。
宁波市杰出人才
王欣,主任医师。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浙江首位),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深耕显微外科领域近30年,首创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推动专科诊疗革新。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相关成果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一等奖。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行业顶级期刊论文44篇,主编参编专著16部,获国家专利8项,制定专家共识20项,奠定了行业规范根基。同时,他还热心公益、践行大爱,组织的“牵手工程”惠泽边疆患儿,救治了350余名畸形患儿,资助金额达350余万。推动产业协同,成果转化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带领宁波市第六医院获评浙江省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确立宁波显微外科的全国领军地位。
宁波市名中医
洪用伟,主任医师。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暂名)血液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分会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深耕中西医临床领域23载,专注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牵头组建医院血液内科。他娴熟运用“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秉持“扶正不忘祛邪,祛邪需顾护正气”的核心诊疗理念,精准把握血液病治疗中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个人年门诊量达4000余人次,带领团队年收治住院患者1500余人次。作为鄞州区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洪用伟积极传承学术经验,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2篇。
刘志安,主任中医师。宁波鄞州中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上海石氏伤科第六代传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浙江省“325”人才。曾担任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基层中医药优势病种“颈椎病”项目负责人,第一批鄞州区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骨病基础学组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宁波市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病与伤害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深耕骨伤科临床近30年,通过融汇中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精髓,对颈肩腰腿痛的阶梯治疗有了独到见解,熟练掌握骨科三、四类手术,尤其擅长整脊正骨手法及各类微创技术,年门诊约8000人次、主刀手术600余台;多项课题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余篇,国家专利3项,参编著作3部。
宁波市基层名中医
邵中一,副主任中药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宁波市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药学会养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宁波市药学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委员、鄞州区名中医。近年来发表各类期刊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厅局级课题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成果转化2项,开展院级新技术新项目4项。曾被授予宁波市“优秀药师”称号。近两年累计发起参与中医药文化教育服务活动50余场,主创视频科普作品 《少输一袋输液》《妊娠期安全用中药》《正确使用眼药水》《我们是药师》等多部作品获省市级多个奖项。所主持的品管项目《基于院校社三方联动模式的医药文化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探索》《提高代煎中药质量管理规范性》等相继获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奖项。
张焕军,主任中医师。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暂名)医疗业务部主任,宁波市卫生健康骨干人才,鄞州区名中医,鄞州区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鄞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负责人。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分会委员、针灸临床分会委员、宁波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18年,擅长运用各种针法、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正骨等方法治疗失眠、顽固性眩晕、面瘫、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面部色斑抗衰、肥胖、脊柱关节紊乱、帕金森、小儿抽动症、小儿遗尿等疑难杂病。主持省中医药继教项目1项、市级课题4项,获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篇,参编著作2部。
宁波市青年名中医
彭敏,副主任医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科兼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副主任,现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姑息医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宁波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宁波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宁波大学中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15年余,在临床工作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运用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经验,疗效突出,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及国家一二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区级课题及院内新技术新项目,主编著作1部。
胡静娜,副主任中药师。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暂名)临床药学部中药房负责人。宁波市县级医学龙头学科、鄞州区医学重点学科临床药学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宁波中医药讲师团成员。兼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青年委员、宁波市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其专业研究方向聚焦中药药效药理,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宁波市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优秀论文。参与省、市、区各级各类课题多项,主持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项目1项。先后获宁波市与鄞州区中药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鄞州区首届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赛文字类作品个人一等奖。作为宁波市中医药讲师团成员,她积极投身中医药文化传播,联合党支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公益活动,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健康理念传播。
范志华,副主任医师。曾就职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2019年起就职于宁波鄞州中医院,从事中医科内科门诊和全院病房中医会诊工作。兼任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甲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传统医学手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药学会2020年度“浙派中医膏方之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专业兼职教师;在长期的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中,其擅长将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相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在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口疮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早期脑出血、脑外伤的中医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其在瞻岐卫生院开设的专家门诊,获得当地居民广泛好评。
此次荣誉的获得,既是个人专业能力的集中展现,更折射出鄞州卫生健康事业的深厚底蕴与发展活力。未来,鄞州将加强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鄞州建设注入更强动力!